乘法运算定律课件(汇总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运算定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1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导航】
预习要求
☆加法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乘法中会有什么定律?
旧知回顾
1.(1)用字母表示出下面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口算下面各题
25×4= 8×125= 5×12= 25×8= 2×5×12=
4×25= 125×8= 12×5= 8×25= 12×5×2=
【新知探究】
1.探一探:
(1)完成题目中的问题与要求,你有哪些疑问吗?
(2)联系生活:
植树节到了,中级部的学生分成24个小组进行植树。其中每组里有3人负责挖坑,2人负责抬水。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问题1: 负责挖坑的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 (A档)
① 思考:上面两个算式不同,但得数却相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 试着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③ 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
问题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列综合式,并用两种方法解决) (B档)
(1)根据所列的算式,说说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2)虽然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不同,但计算的结果却( )。
(3)根据以上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5)用字母表示:
2.试一试:
(1)下面的`等式应用了什么定律,在横线上写出来。 (A档)
45×20×5 = 45×(20×5) 应用了
8×19×5 = 8×5×19 应用了
25×16×15=(25×4)×(4×15) 应用了
(2)简便计算(B档)
25×11×4 7×125×8
(3)某公司需要买8箱饮料,每箱20瓶,每瓶5元。买这些饮料一共需要多少钱?
(列综合式并进行简便计算)(B档)
【精练反馈】
1.在“ “填上适当的数,并在后面的”( )“里填上运用了什么定律。(A档)
25×9×4 = × ×9 运用了( )
(60×25)× = 60×( × 4) 运用了( )
125×(8×40)=( × )× 运用了( )
20×25×4×5 = (20×5)×( × ) 运用了( )
2.每本相册都是25页,每页可以插7张照片。我家大约有720张照片,4本相册够用吗?
(B档)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拓展延伸】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ד)(C档)
(15÷3)×(4+6)=(4+6)×(15÷3)根据乘法交换律。( )
27÷3×27 = 27÷27×3 根据乘法交换律。 ( )
100÷25×4=100÷(25×4)根据乘法结合律。 ( )
125×48=(125×8)×6根据乘法结合律。 ( )
2.简便计算(C档)
125×32
【易错收集】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2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导航】
预习要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乘法的两个定律。在有乘法和加法或者乘法和减法的算式里是否也藏着一些规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旧知回顾
玩具厂每小时可以生产70个玩具。按每天工作8小时算,一星期(两天休息日除外)能完成3000个玩具吗?
【新知探究】
1.探一探
(1)完成例题中的要求。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学校组织同学们外出烧烤,中级部一共有20个小组,每组有3名同学负责准备烧烤的食物,有2名同学负责生火。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的烧烤活动?(用两种方法解决)
(1)思考:
根据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说说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观察例7和上面的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用字母表示这个规律:
2.试一试
(1)判断题:(A档)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简便计算,并进行比较 (B档)
3×4×25 (3+ 4)×25
观察以上的'两题,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3.小结
①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②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区别
【精练反馈】
1.计算大比拼(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A档)
125×(8+4) 49×51-49×49 65×99 +65
2.联系生活:完成书P28第8题(写出过程) (B档)
【学习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拓展延伸】
试着用乘法运算定律计算。(C档)
99×72 37×102
【易错收集】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正确地、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类推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3、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
1、直接说出得数
0.5×0.2= 50×0.2=
2.5×4= 2.5×0.4=
0.125×8= 12.5×8=
小结: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是好朋友,还注意了小数点位置的处理。
2、看谁算得巧
25×73×4 (23×8)×125 102×32
小结: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用字母怎么表示这些运算定律。
3、板书:
乘法交换律:axb=bxa;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乘法分配律:ax(b+c)=axc=axb。
二、探索新知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师: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
1)猜。猜猜,这些同组算式的结果怎样?(板书:猜)同桌讨论,协作完成。
2)算:计算下面各题,找出计算结果相同的式子用等号连接。(板书:算)
1.2 × 0.7 0.8×(0.5×0.4) 2.4×0.5+3.6×0.5
(0.8×0.5)×0.4 (2.4+3.6)×0.5 0.7×1.2
师:(手指算式)这些算式各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后,纷纷举手)
师:说得太好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什么?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
3)举例验证:
一个这样的例子就能说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适用于小数了吗?还要举例说明。(板书: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进行验证乘法交换律。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用同样的方法举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2、运用:
师:你们真聪明,又肯动脑子。刚才通过我们的探索,大家知道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但是究竟怎样,才能使计算简便呢?
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4.2×1.69= ×
2.5×(0.77×0.4)= ( × )×
7.2×8.4+2.8×8.4=( + )×
小结: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3、例题讲述
1)猜一猜。师:(板书) (1) 0.25×4.78×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猜猜可以出什么数,使这道题可以用简便方便计算?
为什么都猜与4相关的数。(有数字25 ,并且是用的连乘,找25的好朋友4就行了。)
2)算一算。0.25×4.78×4
怎样算简便,请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并思考你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巡视,参与其中,共同研讨)。
让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
师:谁能说说这道题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为什么?
3)练一练:
(1) 50 ×0.13×
(2)2.5 × ×0.125
(3) 12.5×8.8
评:为什么填2和32?
12.5×8.8运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依据。
4、例题讲述:
同法讲述0.65×202。
练习:(1) 27×3.7+3.7×
(2) 8.4×101.3 - ×1.3
(3) 3.2×98
三、独立练习:
0.034×0.5×0.6
4.75×99+4.75
小结:分别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第二小题特别注意什么?(把4.75看成4.75x1,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
四、拓展延伸:
8.6×1.28+8.6×0.72-8.6
这题怎样算简便呢?特别注意什么呢?
8.6×1.28+8.6×0.82-0.86
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数字8.6与0.86不相同,怎么处理呢?同桌交流。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0.86看成8.6x0.1,这样就有了相同因数8.6,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已经明白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
乘法交换律:axb=bxa; 0.25×4.78×4 0.65×202
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乘法分配律:ax(b+c)=axc=axb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则是: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引导学生回忆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对它们有哪些了解?
(1)0.5×0.2= (2)50×0.2= (3)500×0.2=
(4) 2.5×4= (5)2.5×0.4= (6)0.25×40=
(7)0.125×8= (8)12.5×8= (9)1.25×80=
学生从运算定律的内容、运算定律的字母表达式和应用运算定律怎样使计算简便这三个方面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 ×c = a× (b×c)
乘法分配律:(a+b) ×c = a×c+b×c
(二)在整数乘法中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单,那么对于小数乘法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适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问题。(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探索新知,在游戏中探究发现、总结并应用规律
(一)验证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猜想验证。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出示第12页例7上面的内容。怎样验证小精灵的.猜想对不对呢?
2.验证。
3.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4.小结:我们通过实例推导证明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解决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了。
(二)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7(1)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请你试着做一做,并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个运算定律。(强调:注意观察数的特点。)
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0.25×4.78×4
=
=
=
0.65×202
=
=
=
(1)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因数有什么样的特征及怎样计算才能更简便,然后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3.小结: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应先观察各个数的特点,看其是否符合某一乘法运算定律,再计算。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1、2题
活动4【活动】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乘法运算定律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等活动,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研究,你觉得要做计算研究你自身得具备些什么?(仔细,敏锐的观察力)(板书观察)
师:我们先来小试牛刀!
1、学生口答1.8×20.2×1.91.9+0.6
0.125×825×0.42.4-0.5
2、混合运算(口答):22-18+60.2+(1.5-0.8)(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是的,我们知道小数加减混合的顺序跟整数一样。
50-12×40.8+0.4×0.2(这里有新学的小数乘法,你还会吗)
师小结:你们的意思是,小数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也是一样的?
师:确实如此,(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板书:整数)
师:你看,整数和小数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3、简便计算(加法运算定律)
7.5+1.8+0.2(你是怎么算的?你是运用了……?)
师小结:是呀,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还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法”。
(磁贴:整数加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法)
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整理提升,提出猜想
师:现在我们又学习了小数乘法,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板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乘法)
生: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乘法?(让学生重复一遍:你听到他刚说了什么?)
师: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到底适不适用用于小数乘法呢?对此我们还存在疑问(板书:?)需要我们来验证。那么怎样来验证呢?(板书:举例)
师提示:诶,我们可以借助以前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经验,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探究的?
生:首先回想有哪几个加法运算定律,再举例,计算一下看看两边是不是相等的……
师:那怎样验证乘法运算定律呢?举例之前,首先回忆一下有哪些定律?再举例(板书定律)。
2、律验证猜想
师:看来大家已经有了想法,我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能完成吗?我们可以借助这张探究记录单来完成,先看一看,想想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师:读一读方法提示,读的时候想一想注意什么?
方法提示:写一写:根据每个乘法定律编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
算一算:算出两边算式的结果,看是否相等。
想一想:通过举例,你有什么发现?
师:举例是要注意什么?(举小数乘法的例子)
独立验证:一曲音乐的时间,独立完成探究记录单。
探究记录单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小数乘法?
乘法运算定律
举例说明
我的结论: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汇报。
学生汇报
教师相应板书在黑板上。
师反问:其它同学根据乘法运算定律举出的例子,计算时发现两边不相等的有吗?
师:如果给你们足够多的时间,像这样的例子你举得完吗?(板书:……)
师追问:那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的概括它们吗?(板书:字母式)(一个一个来)
板书同时教师完整表述: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得出结论:
师:通过同学们的举例验证,消除了我们的`疑问,一致认为……(擦掉?)
师:来,请你一起自豪的读一读我们的发现。
加深理解: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里的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整数”,也可能是“小数”(板书:小数)
活动3【练习】三、实践应用
师:下面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快速填一填,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快乐填一填
4.2×1.96=×
2.5×(0.4×0.77)=(×)×
7.2×8.4+2.8×8.4=(+)×
7.2×8.4+×=(+)×
师:还能怎么填?注意听,你发现他是将两个数都成--(8.4或7.2)
填的完吗?但无论怎么填,我们都要保证有一个……(共同因数)
师小结:是呀,同学们在填写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关注运算定律的“结构”了。(板书:结构)
2、简便计算
课件隐去拓展部分,提问:对于这个算式你能快速算出它的得数吗?你是在计算--(右边)
追问:如果以后碰到的是左边的算式呢?
生:根据乘法分配律转化为右边的形式。
师:看来,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师:接下来我们来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板演并说想法)
(1)0.25×4.78×4师追问:你为什么想到把0.25和4先乘?你还碰到过像这样的数字朋友吗?比如说……
0.65×202师追问:为什么把202拆成两数之和的形式呢?(板书:+)为什么是200和2?强调:200×0.65和2×0.65都很简便。
师:我发现,大家在简便计算时,都做到了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处理。
师:下面我们就来突破下自己,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更有挑战性的计算,有信心吗?
(2)4.75×101-4.750.125×1613.7-3.7×3
全班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投影校对。
将学生作业收两份上来。(最后一题一个对,一个错进行对比)
师:他会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看来他只关注了数据,而忽略了……(手指向乘法分配律)
如果要按他的方法解答,题目得怎么修改?13.7×3-3.7×3
师:学到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观察时不仅关注数据还要关注结构。(教师再次强调)
小结:我们发现有些算式符合运算定律的结构,并能对数据适当处理,确实能让计算变得“简便”(板书)。而有些不符合结构或数据没有特点的,就不能简便了,可以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3、连线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就在观察结构和数据上突破自己,先观察,再连线!
4.8×9.96.7×a+a37.6×99+376×0.1
(6.7+1)×a37.6×(99+0.1)4.8×10-4.8×0.1
对于第三个:师:你们都连好了,那剩下的两个无疑就是一组了!……怎么了?
师:观察下面这个算式,将上面的算式怎么修改?
如果保持上面的算式不变,又怎么改变下面的算式呢?
师:由此可见,观察是多么重要啊!
4、解决问题
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在计算中研究了小数乘法运算定律,其实,这样的定律在我们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赵大伯在一块长方形菜地里种了茄子和辣椒,
4m茄子辣椒
7.5m2.5m
问:赵大伯家的菜地有多大?(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并分别完整汇报方法。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理解算式的意义和数量关系)
师:你看,除了计算,生活中的问题也帮我们验证了哪个运算定律。
拓展:出示长a,b,宽c,你还能表示出它的面积吗?(课件:字母式)
师:在图形面积计算上,你发现了吗?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思考的角度和证明的方法有很多,但都证明了……(读题)
只要我们做学习和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离知识更近!
活动4【作业】
三、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是怎样获得知识的?
师小结:在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乘法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适用小数加法,用以前的学习经验帮助了我们今天的学习,得出了结论,使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完整,概括为一句话:整数的运算定律都适用于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得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我们还学过什么数?(板书:分数),那请你来猜猜看,以后我们可能还会学什么知识,今后我们也可以像这节课一样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