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底色作文(汇集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如何写10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底色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1
底色是相片打底的颜色,它奠定了画面整体的基调。当人心被一层层剥开,也就能看到最原始的本真,也就是人的底色。
底色往往同人早年的经历、教育 、环境联系在一起。受到某一种成长环境的熏陶,人在不知不觉中也沾染上了外界的色彩。底色不同于天性,人的天性可以掩饰或者抑制,但往往不能够泯灭。本性由不得挑拣,然而它可以人为地磨炼。在重塑天性的过程中,底色也就渐渐显露出来。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家教自然是成功的典例。在祖辈儒家思想的浸润中,外来文明的民主科学理念灌注下,子辈个个都是英才,他们身上独特的底色熠熠生辉。底色是他们无声的资本,不必夸耀,也不必显摆,气质自现出来。
底色并非一定是外界的影响,若是一个人心地坚定,他同样可以塑造自己的底色。正如文天祥笔下的`《正气歌》,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他们有的是不畏权奸、秉笔直书的史官;有的是誓在驱敌的将相;有的是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义士。他们的底色是正气在腹,忠烈刚毅。
底色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它不会因为外部环境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底色是有着它的永恒性和共通性的,正如道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标准,因为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局限,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有着相同的底色。
且让生命染上底色,从此一路披荆棘。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2
我第一次知道她,是因了那句已然流行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于是我就去找了那本同名的传记来看,后来又买了另一本《念人间·刹那芳华》的同类传记。
书中唯美的文字和浪漫的故事吸引了我,我喃喃的念着诸如“她在红尘边上住”这样文艺诗意语句,品味着“康桥绝恋”或是“梁林木缘”的爱情,我觉得我喜欢上了这个叫林徽因的女子。
那时她在我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呢?
首先容貌是极好的,足以让世间的男子所倾倒。她必须是一身青衣素裙,温婉的笑,纤弱美好的样子。她真是个聪慧的女子,能够完美地把握住爱情,让梁思成宠爱一生,让徐志摩崇慕一生,让金岳霖痴守一生。
她是散落人间的天外红尘,是“遗世独立”的仙子,是纯净至极不可触碰的传说。
后来,我买了一本《林徽因文集》,满心期待的打开看,却发现比想象中难懂得多,无关爱情,也没有那么多缠绵。有的是对时局的忧虑,对文学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我才发现真正的林徽因,与我最初所想象的'并不一样。
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了解到更多: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是中国建筑史的撰写者之一,是抢救景泰蓝的工艺美术小组的建立者之一,是保护古建筑的先行者之一……
她的美丽,她的爱情,只是她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她和丈夫梁思成曾深入基层考察古建筑,尽管条件艰苦,旅程颠沛,她却仍潜心研究;流亡时期,她同家人辗转逃难又肺病复发,在床榻上依然致力于学问;最后的岁月,她抱病在身,也不忘教诲育人,拼尽全力维护古建筑,不顾自己的病情加重;当美国友人劝她和丈夫飞赴美国躲避战乱时,患病卧床不起的她给了这样一句铿锵有力的回答:“门外就是扬子江”。她身上更多的,是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对建筑事业的热爱,是潜心学问的专业精神、诚挚热血的家国情怀。
穿过氤氲着的暧昧的迷雾来看林徽因,才发现她一身清朗风骨,超越了华丽文字下那个袅袅婷婷的“民国女神”。温婉动人的笑意背后是澎湃的热血,纤弱美好的外表下有一颗坚韧的心。她是一个美好的女性,亦是一个诚挚的学者,彰显了那个时代真正的文人风貌。
我想这才是她的底色。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3
“多大年纪了,还穿这颜色的衣服,快去换了!”
“妈,你还当自己十八啊?”
沉闷的“咔哒”一声,妈妈轻轻走进卧室,关上了门,双唇紧抿。
渐渐地,妈妈的衣柜被深暗的颜色填充,好像只有这样才符合她的身份与年龄。素净的白与朴素的灰,才应该是人的本色嘛,我想。
一日,我正在写作业,妈妈抱来一摞衣服。
“快来试试,要不放着多可惜了”,妈招呼我。
我放下笔过去。那是些我从未见过的衣服,水红色的长裙,带着碎花图样的衬衫,天蓝的外套……色彩鲜艳美好,但无一不是款式老旧。一手提起衣服边角,便有淡淡的木料香气,和潮湿的霉味一起散发出来,空气中飘扬起些许灰尘与纤维。
“妈,你开玩笑吧,现在谁还穿这个呢?”我有点哭笑不得。
妈不理会我,在衣服堆里挑拣了半天,拿了一件不张扬的格子短裙换上了身。一件本不难看的裙子,给妈妈撑得走形,妈妈有点尴尬,讪讪地笑了。嘴边嘲讽的话也被我生生咽了下去:“妈,还是脱下来吧。”妈嗔道:“嫌你妈穿着不好看啊,嗯?”但她还是边笑边脱下了裙子。
妈又挑了件连衣裙递给了我:“穿上看看吧,我年轻时最喜欢这件了。”我不忍拒绝,只得换上。可我本就属于瘦高的身材,这身雪白的连衣裙穿在身上,镜子就中更显空旷。一头披散着的柔软黑发,我像是回到了妈妈的年代。有些怔住,又突然想到了什么。跑过去,翻出那本封面边缘已经磨损的老相册,我翻到了那几张妈妈的照片。那是妈妈与几位女同学到项王故里游玩,有一张是她手扶着园中的石马。阳光洒射下来,风吹起白底碎花的裙摆,耳边的短发被风拂起,她的眼睛因笑而眯到了一块。那时妈妈还是很清瘦的,整个人不张扬,但清爽,透出青春的.亮色。
对门一身暗色套装的阿姨走进来,眯起眼笑:“还是你穿上好看!”妈妈的眼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与年轻时的她重合了。妈妈的身上,似乎也散发出越过暗色套装的,柔和的光芒。
人无论长到多大,青春的亮色永远不会消失,因为那亮色是人生的底色。哪怕世俗的眼光遮蔽了它,在无人处还会升起。
那些衣服被收了起来,但底色不曾。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4
厚重的笔锋轻轻停顿在宣纸上,顺着峰向,向后拉去。霎时,黝黑的墨汁在洁白的宣纸上绽放开来。随后,又用笔尖随性地上面勾勒几笔,一幅画慢慢呈现出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老师在落款前添上这句诗。一朵墨荷就这么在纸上悄然绽放着。没有所谓的清水,更没有什么雕饰,只有那纯净无瑕的芙蓉,这或许就是国画的魅力吧。重墨配上洁白的宣纸,无需过多表达,便是一纸荷香。
不由得想起西方的油画,从美学的角度看,色彩,明暗,构造,都是经过缜密推敲的。不得不说,的`确很美。但又总觉得其中少了些什么。较之中国的水墨画,西方油画总是喜欢用大量油墨去渲染事物周围的环境,用各种各样的底色去填充一幅画,如此一来,那么要画的物体便是显得有些局促了。
人们常说国画的留白,但为什么要留下那一片白呢?就像画上的荷花“清水出芙蓉”,方才能体现荷花之清美。那一片白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出纸上的浓墨重彩。那么,最好的底色便是一片清白了吧。如同齐白石画虾,郑板桥画竹,徐悲鸿画马,大都留下一大片白底。正是如此,齐白石画出了他“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淡泊,郑燮则显出了他“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任性,徐悲鸿道出了他“乘骐骥以驰骋兮”的气魄。
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代染上了花哨的底色,于是乎才有了勾心斗角,欲望纷争。反观人类的历史,最为纯净的时候,或许就是亚当与夏娃的诞生,他们秉承自然而生,他们的世界是在无暇的自然之上,附着一层白纸,最为单纯,清澈。
倘若把人生比作一张宣纸,毛笔一丝一毫的点缀,便是在勾勒出生命中的至美荷花。当然,留白的底色更是必不可少,清白便是池中的清水,在出水芙蓉之间荡漾穿梭,洗涤人在凡尘中的污秽。于是,人生纸上,便是最最真实的自己,无须过多底色去表达,只留一片清白。
既然如此,何不活出一身清白,溢出一生荷香。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5
窗外,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们,一脸烟火风尘扑面穿梭于马路,汽车的尾气沿着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缓缓而飘,最后消失在灰蒙蒙的天空,看上去五颜六色,光鲜美丽的城市,似乎被笼罩在灰色的结界中,就连路边的绿树都是那么的强颜欢笑。
冷漠地收回视线回到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来回翻舞,一个个机械的字体鱼贯而出。突然,妈妈推门而进,“下午去爷爷家吃饭。”大脑中的字符戛然而止,想起那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那个仙鹤般云游闲散的老人,我身心不禁轻盈起来,睁开眼,呼出一口浊气,我加快了打字速度。
几小时的路程,身边的风景焕然一新,像被重新粉刷过的墙,不同于城市里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让人应接不暇,老家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只让人心旷神怡。如果说城市是一张浓墨重彩的京剧脸谱,完美的外表让你无可挑剔,老家就是一幅素净淡雅的山水画,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哪儿添上一笔自己喜欢的颜色,无拘无束。
当熟悉的青石板那样真实地被踩在脚下,当黄灿灿的桂花飘在了我的面前,当沁雅的墨香钻入了我的鼻尖,我突然感受到那些被强加在自己身上五彩斑斓的标签终于褪去,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而故乡就是这张纸的底色。
轻移脚步走进院中,青石案上宣纸静躺,书写它的人,硬朗如旧。爷爷把笔交予我,示意我书写,我抓起毛笔,生硬地写了几个扭曲的字,摇了摇头。打字已成为了文字交流的主要工具,硬笔我尚且生疏,又何况这挥毫洒墨的软笔。爷爷轻叹不语,接回毛笔继续书写。看着爷爷眉目间专注的神情,我不禁第一次用心观察那毛笔字。“点似高山之坠石,横如千里之阵云,撇如陆断犀象之角,捺如崩浪奔雷。”不同于卫夫人铁画银钩,鸾飘凤泊的精细笔法。爷爷的字一如颜真卿的书法,力透纸背,阔大宽正。流连于行云流水的书法,我感受收到了一种电脑整齐排列的文字都无法体现的汉字文化,就好像科技铸造的花花世界所不能表现的纯色。
轻抚院内的每一棵树,每一专瓦,每一寸土墙,它们的颜色都是那么朴实,院中的那个人也如此,他们都没被城市这所染房所污及,他们都还守着生活的底色。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6
曾经学水彩画的时候,老师总会让我先铺上一层底色,为了统一起整个画面的色调。底色可能是温和的橘,亦或是清冷的蓝,这层底色虽会被精致的色彩盖住,可始终让人明白地感受到,若打了一层暖色调的底,即使画一个深蓝的瓶子,也会泛出暖融融的光来。
生活也像一幅画卷,人、事、景都成了画面上参差摆放的物件,是画的内容,但一个合格的画家在意的一定还有底色,底色构成了画的情感。
若在清晨给一天的画打上明亮的底色,那就算在倾盆大雨中也能看见乌云后的太阳。若打上灰败的底色,即使是孩童的欢声笑语也会觉得刺耳难听。底色便是对生活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使同一事物露出不一样的颜色。“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眼中的不仅是客观实在,还有那不易觉察的心灵的底色。
我们常不经意把一天的时光过得灰暗,仅仅因为某件烦心的小事,便把之后所有的事都擅自打上“烦心”的标签。高尔基说:“我相信过,如果怀着愉快的心情谈起悲伤的事情,悲伤就会烟消云散。”如果把事情当作与友人的谈资,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失败,才有可能克服厄运,排除随之而来的倒霉念头。洪应明写到:“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如以喜悦的态度看那华鸟风月,一切都会变得珊珊可爱。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是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他内心的底色一定是温暖的,是用来寻找,创造快乐的颜色。雨果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冰冷的底色会掩盖暖色的光芒,若心中痛苦,那么映入眼帘的也尽是痛苦。所以我们胸襟开豁才能有快乐和希望。
给心灵上一层明快的底色,坚硬的磐石也会映上温暖的阳光。【www.ZjaN56.coM 赵老师教案网】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7
世界犹如一片五彩缤纷的森林,每个人都是这片五彩森林的一部分,有的是那青翠的松柏,不慕繁华,不惧寂寥;有的是那粉色的桃花,纯真剔透,娇憨柔美;有的是那莲白的金针菇,矮小但极其美丽……
而我的颜色如同那火红的鸡冠花,红的欲滴,红的让人心碎。红,是太阳的本色;火,是生命的脉动。
不知何时,我就与这火红结下了不解之缘,陶醉其中。我的发卡是红色的,衣服是红色的,鞋子也是红色的……
这火红的一切给了我温暖,使我触碰到那一丝不断的香甜。知足,幸福充斥着一个九岁女孩的心灵。晚上,就连我的梦也带着红色,带着香甜。
当我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是跳动的火红色带给我鼓舞。每当我看到它,触到这如火的红,心灵就会强烈的颤动,信心瞬时占领了高地,让我重获奋进的力量,心灵的太阳再次冉冉升起,普照大地。
当我取得好成绩意气风发、自满骄傲的时候,这如血的红,就是警钟,时刻提醒我“骄者必败”。这火红色是一块常立于心中的警示牌,时时刻刻向我发出溃耳的轰鸣:你只是这五彩缤纷森林的.一株小苗,你不见那参天大树吗?
当我学习觉得无聊,将于偷懒时,这火红就像一位严厉的老师,目光如火,声如洪钟的告诫:“太累,休息一下可以,懈怠,你却没有权利”。
这时,我立马打起精神,认真学习。因为,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用鲜血铸就,是谁用头颅换取。
此刻,我似乎意识到,我为什么喜欢这火一样的颜色;我明白了,这火红的底色的意义。
啊!红色!你如一团熊熊的烈火,温暖并照亮了我的人生!我如你一般,将勇往直前。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8
清冷的月光照耀在黑土地上,投射在我心里;寒风撕扯着一切,老树承受不住,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身处异乡的愁苦如同潮水一般涌上我的心头,无法释怀。
17支整齐划一的蜡烛,忽明忽暗的火焰,如同我的思绪,起伏不定。
又是一年过去,思念的愁苦代替了成长的喜悦。跳跃闪烁的烛光,幻化成那些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屋檐下叽叽喳喳的燕子是否安好?爷爷奶奶是否依旧健康?外婆的身子是否硬朗?看着那淌下的烛泪,泪水已模糊了我的双眼,想要写一封信的念头如同一粒种子突然发芽。打个电话?不,那种充满现代金属感的东西怎能代表我对亲人的思念?只怕太轻了,承载不住游子之悲啊!
打开信纸,将其铺开,感受着书卷和油墨混合着的馨香,提笔却难以落下,只恨信纸太薄,要说的话太多。客居的寂寞在笔尖宣泄,对亲人的问候在纸面凝聚,一条又一条的横线怎么也填不满我的思念。
走到床头,我小心地捧起埋在枕头下被揉皱的家信,纵使看了千万次,它依然是我只身在外最宝贵的财富。朴素的话语,带着泥土香味的`亲情,眼前浮现出一张略带皱纹的笑脸,常年在太阳底下劳作的爷爷,皮肤已经变得黝黑,干瘦的身躯有几分佝偻,粗糙的双手,慈祥的笑容,让我感到特别温暖而踏实。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终于体会到那种别样的愁绪了。书信,作为承载亲情的工具,在如今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社会,愈发显得珍贵。
月亮升到高空,夜已深,人却未眠。眼里心中全是故乡,那熟悉的黑土地,那醉人的稻花香,还有长辈们的家常,都化为了一首歌,萦绕在我的耳边,沉浸于我的血脉。
夜半,梦醒时分,我突然被惊醒,只见衣襟被泪水打湿,信纸依旧空白。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9
感恩是折射我们灵魂的精神底色!
——题记
有一种表情是感激涕零:
有一种举止是爱恩施报:
有一种意识是知恩图报……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还是塑造人格品质的基础!
感恩这种无形于心而有形于行动的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创造了生活的美好。幸福和人格的善良。宽容,以及社会的和谐。安定!孩子长大了以自己的能力赡养年老的双亲,路边受到帮助的流落者的一声道谢,灾区里接受援助的灾民默默的一滴泪……这一切都上演着生活中最真实的“感恩”,他们共同勾勒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轮廓,表现了生活最真挚的情感!感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与理解的桥梁,也是人与人之间摩擦后的和谐;感恩是萦绕我们心间的情感,更是释放于我们体内的一种体液!学会感恩是生活的重要课题,拥有它能够擦亮蒙尘的心灵,拥有它等于有了做人的支点,使我们内心平衡,更使整个社会平衡,拥有它就如同得到生活的润滑剂,使人与人间的友好。诚实。善良。信任。理解。宽容更加光亮。感恩的心时刻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和健康的心态,不至于私欲膨胀,把自己困于人生坐标系上的原心……
由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有着这份精神底色,而这份精神底色又在维持着这个民族!
“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是唐代陈润感恩的心发出的叫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孟郊感恩的心写出的赞叹……《感恩的心》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它的歌词谱写出感恩的概念,它的'旋律演奏出我们的感恩情,它的音符随着我们的心跳而跃动!我们凭借着这颗心奠下了基石,用心中感恩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和谐的民族,正因为有这一份创造力,我们能够维持着我们的民族,从而又使感恩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几千年的民族历史里,感恩几乎以文化的形式传承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以特有的魅力创造了一种精神底色,影响着千秋万代,编写了众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铭记他人给予的帮助,铭记社会。国家。历史。给我们的一切:铭记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感恩于太阳,会领悟到温暖!
感恩于蓝天,能感受到自由!
感恩于草原,会理解到辽阔!
感恩于海洋,能航行于远方!
让《感恩的心》唱出我们的底色,唱出我们的热情。用感恩点缀我们之间的交集,让感恩成为有味道的风景!
生命的底色作文 篇10
无论走到哪里,请记住,你的底色永远是黄色。
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我去博物馆欣赏油画,在街头的便利店买当地的饮料,到海边感受清凉的风吹过脸颊,似乎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要的生活。
不知是第几天,去遍了这个城市的所有博物馆,我发现自己无事可做,就静静地站着,站在异国的街头,白、黑皮肤的人三五成群的从我身边经过,没有人看我,没有人注意到我,耳机里播放着熟悉的华语歌曲,我突然意识到我缺少的那部分是什么。
我逆着人流跑到十字街口,招来一辆出租车,用生硬的英语告诉他,去华人街。看着华人街上穿梭着熟悉的黄色面孔,慌乱的心渐渐安静下来,像是回到了家的感觉。
漫步街头,发现街角有一家不起眼的华人小吃店,缓步入内,依窗而坐,我点了一份水饺,这才发现,吃着家乡的美食,用自己的母语交流,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事情。我喝着热腾腾的饺子汤,打开手机与远方的朋友联系,朋友问我何时回归,我看向窗外,暮色渐浓,黄皮肤的人们渐渐聚拢起来,一片暖意的灯光中,我回复到:“隔天回家”。
我系好围巾,离开这家小吃店,夜色降临,看到墙上高高悬挂着的.红色灯笼,才意识到是我们的传统佳节元宵节快到了,街道两边的店铺已有各色灯笼售卖,做工很简单,白色的纸张,稍加些颜色,便是兔子灯笼,各色简易的彩灯,让我想起了元宵节夫子庙的街灯美景,那里的花灯最多也最漂亮。但我还是买了只灯笼提在手上。街侧有卖糖葫芦的老奶奶和卖小玩意的大伯,人群喧闹而亲切。身边走过一位抱着孩子的华人妈妈,我看了看她怀里可爱的宝宝,她对我笑笑说:“你好啊,哪里人啊?”,我还是喜欢这种熟悉的问候。我们穿着不同的服色,有着不同的经历,在街角相遇,相视一笑,或打个招呼,或聊上几句家常,只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有着相同的习俗、相同的肤色。
我拎着灯笼的手冻得通红,却迟迟不愿离去,看着那些熟悉的黄色的面孔,我想,是时候回去了,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的底色永远是黄色,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