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栏 ×
你的位置: 范文网 > 合同范本 > 导航

项羽本纪课件

发表时间:2025-04-13

项羽本纪课件(集合5篇)。

项羽本纪课件 篇1

1、军:沛公军霸上(名作动,驻扎军队)

2、王:沛公欲王关中(名作动,成为王)

3、财物: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名作状,像财物一类的`)

4、活:项伯杀,臣活之(动词使动,使……活下来)

5、兄:吾得兄事之(名作状,像对待兄弟一样)

6、籍:籍吏民(名作动,登记)

7、目: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使眼色)

8、翼:常以身翼沛公(名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地)

9、何:"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

10、间:道芷阳间行(名作状,从小路)

项羽本纪课件 篇2

1、因: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

④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2、如:

①万事如意(顺从)

②刑人如恐不胜(像是)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厕(到)

3、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高举)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被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夺取)

4、谢: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大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

④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询问)

5、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态)

6、置: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放置)

②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丢下)

③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购置)

项羽本纪课件 篇3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判断句)

2、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疑问句)

4、壮士,能复饮乎?(疑问句)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6、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项羽本纪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项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难点】欣赏本文的写人艺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圈点勾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影片(给学生们播放电影《鸿门宴》的视频片段),看完影片之后大家觉得过不过瘾,老师注意到大家在看影片的时候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看得是相当地认真啊!这部影片叫《鸿门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段影片讲述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对,讲的就是楚汉争雄时刘邦与项羽的一个故事,相信大家刚才已经注意到电影中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了,那么真实历史中的项羽和刘邦又是什么样的?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鸿门宴》。【板书标题】

(二)学习新课

分析项羽形象

1、生默读全文,勾画出描写项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项羽的性格特征。【板书:项羽】

明确:

(1)政治上幼稚: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板书:政治上无知】

(2)自大轻敌: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板书:自大轻敌】

(3)不善用人。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板书:不善用人】

2、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评价语。

陈平: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刘邦: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朱元璋: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逊,济以宽仁,卒以胜之。

相信大家看完了历代名人对项羽的评价之后,对项羽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全面了。

(三)深入研读

分析写人手法。

1、《鸿门宴》这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而《史记》更被鲁迅先生评价为“无韵之离骚”,说明它在文学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在了解项羽的人物形象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司马迁又是如何塑造项羽的人物形象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在塑造项羽形象时,手法上有何高妙之处?生默读全文,自主思考,之后进行小组讨论。

明确:

(1)抓住典型细节对人物进行刻画,如曹无伤告密后,项羽的表现是“大怒”,表现了项羽的暴躁易怒。

(2)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尖锐的冲突中,项羽、刘邦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联系自己看过的小说和电影,思考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有何好处?学生独立思考作答,老师可以给予适当提示。

明确: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表现得为鲜明。面对美味佳肴时,大家的表现是一致的,但在面对危险时,则表现迥异。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沉着冷静;有人损人利己,有人舍己为人。可见,在矛盾冲突面前,人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四)巩固提高

学完了本篇课文,相信大家对项羽的人物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理解,我们都知道项羽后败给了刘邦,那么同学们如果当初在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放走刘邦,情况又会不会有所不同呢?老师想请同学以项羽失败的原因为主题进行一个辩论,看看项羽究竟是因为放走刘邦导致了自己失败,还是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导致了失败?

正方观点: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刘邦是当时可以和项羽匹敌的人,杀掉刘邦,项羽便可一统天下。

反方观点:是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即便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但由于自身的性格原因,也难以战胜其他各路豪强,其内部也会四分五裂。

(五)小结作业

本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鸿门宴》这篇课文,认识了真实历史中的项羽,大家对项羽后为何败于刘邦也有了自己的看法,那咱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分析刘邦、樊哙的性格特征。

五、板书设计

项羽本纪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进行语言知识归纳。

[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等主要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文言知识归纳。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设想]

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所授课时如较多,学生容易产生疲倦心理,但文章情节起伏,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突出,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同时,调动学生兴趣,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并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文言知识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案#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下册鸿门宴教案5篇#

请学生欣赏两首诗

(展示《垓下歌》)【课件2】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学生齐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这首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展示《大风歌》)【课件3】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齐读理解;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打出课题)【课件4】

学习这篇自读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课件5】

二、作家作品简介(展示作家作品简介)【课件6】

选一学生,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课件7】

让我们看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评价司马迁的?【课件8】

三、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听朗读)【课件9、10】

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课件11】

(时间20分钟左右。)

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对全文进行结构的划分。请学生思考。

分为宴前、宴会、宴后三个部分。【课件12—15】

第一部分(1、2段)宴前。

1、矛盾的“导火索”是曹无伤的告密。

2、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明他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勿失”,火上添油,激化矛盾。

3、项伯夜访张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项伯被收买,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以身翼蔽沛公”留下伏笔。

第二部分(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可谓是三起三落。

一起: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一落:项羽“默然不应”

二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二落:项伯以身翼蔽沛公

三起:樊哙闯帐,怒斥项羽

三落:刘邦尿遁

第三部分(5、6、7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文章不仅写项羽在鸿门宴中斗争失败,而且加深了他与范增间的矛盾。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节选,却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紧密,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

五、展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见【课件16】

六、分片段讲述鸿门宴故事情节,为文中每个情节概括一个名字。【课件17】

根据图片简单地讲讲《鸿门宴》的故事。(展示鸿门宴图片)【课件18—29】

时间8分钟左右。

七、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3.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全班齐读课文,检查字音情况。

二、课堂讨论:根据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鸿门宴》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来加深对本课的学习【课件30—33】

1、当刘邦向项羽谦辞卑礼地请罪时,项羽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托出,这反映了二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解说:刘邦能屈能伸;项羽洋洋自得,容易骄傲。

2、从坐的次序可以看出一种怎样的.情况?

解说:双方力量悬殊,项羽自高自大。

3、当项庄舞剑时,项伯也起身舞剑并用身体遮挡沛公,而项羽不加制止,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让项羽有了不忍之心。

4、在文章开头,项羽可以说已采纳了范增的计策“急击勿失”,可是第二段中范增示意他杀死刘邦时,他却又“不应”,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项羽刚愎自用,完全凭自已的喜好办事。

三、分组讨论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展示项羽、刘邦、张良、范增)【课件34】

6名学生为一小组讨论并由一人执笔纪录。时间5分钟左右。

1、学生分析总结:项羽的性格特点。【课件35】

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

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

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

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

2、学生分析总结:刘邦的性格特点。【课件36、37】

明确:善于用人,能言善辩,深通人情世故,善于应变。当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逃脱了。

3、学生分析总结:张良和项伯的性格特点。【课件38】

明确:都是眼光锐利的谋臣,但性格也有差别。

张良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

范增急躁易怒,不能针对项羽心理状态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即使有正确的主张,也难以实现。一旦计谋不成,徒作愤激讥诮之言,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触犯了项羽的忌讳。

4、下面是历代文人墨客对项羽的评价——【课件39】

题乌江亭【课件40】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课件41】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课件42】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5、想一想: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究竟是怎样的?【课件44】

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课件45、46】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写的。项羽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终走向末路。作者对他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四、总结本文写作特点:【课件47】

1.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

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3.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五、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课件48】

找出文中含有成语的句子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找出文中词类活用的例子

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

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先找学生再逐一明确 【课件49—55】

六、小结【课件56】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七、布置作业【课件57】

结合课文学习,谈谈你对文中某一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